图为甘肃“非遗人”李梅耗时半月创作的“呆萌蓝染兔”。 甘肃省非遗保护中心供图
连日来,甘肃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推出“非遗过大年之兔年说兔”栏目,集中展示甘肃非遗传承人手工制作的兔子。
圆溜溜的大眼睛,雪白的耳朵竖起来,身上还穿着精心搭配的“唐装”,这是甘肃省级非遗代表性项目成州面塑传承人安秋平用面捏出来的兔子。
近日,安秋平设计了好几款或可爱或呆萌或天然的兔子造型面塑,并置于店面显眼处,吸引了人们的关注。他将传统面人制作技艺和现代美术思想与技法结合,将一块块面团变成了惟妙惟肖的艺术品,作品色彩艳丽、朴实自然、生动逼真。
图为甘肃“非遗人”许静创作的系列“萌兔”。 甘肃省非遗保护中心供图甘肃张掖市级非遗代表性项目甘州刺绣传承人许静以“兔”为主题,制作了各种“萌兔”。在她看来,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特别是生肖文化,每年过年必不可少,作为一个非遗传承人,更要通过手艺表现出生肖文化的精髓。
“我用扎染和刺绣做了各种兔子,有田园风、复古怀旧风、快乐时尚风。”许静称,可用作胸针、挂件、香包,有单只,也有情侣款,适合各种消费人群,同时表达对新年的美好祝福。(完)
甘肃礼县:手工挂面“挂”出好日子****** 央广网兰州1月11日消息(记者李红军)寒冬腊月,正是制作传统手工挂面的最佳时节。甘肃省陇南市礼县石桥镇二土村家家户户迎来了最繁忙的手工挂面加工期,一排排手工挂面宛若银丝般在面架上随风摆动,空气中散发着阵阵面香,成为冬日乡村的一道亮丽风景。 正在晾晒的手工挂面(央广网发 陇南市委宣传部 供图) “我从二十几岁开始跟着师傅学艺,到现在加工挂面已经有10多个年头了。由于纯手工挂面制作工序多,费时费力,每一道工序都要用心去做,任何一道工序出现失误都做不出好面。”石桥镇二土村挂面“能手”王顺利说。 近年来,礼县石桥镇二土村抓住手工挂面这一传统产业,不断铸匠心、优品质、扩规模、增效益,通过“双培双带”模式,将优秀手工挂面“专家”培养成党员,组织村内有条件的党员加工、销售挂面,并通过“党支部+经合组织+农户”的模式,大力引导村民在家门口就业,鼓起了村民们的“钱袋子”。 挂面加工户赵瑞旦说:“正宗的手工挂面,耐煮不糊、风味独特、嚼劲十足、口感筋道、口味纯正、老少皆宜,要选用优质小麦面粉,经过和面、搓条、盘条、上条、捂条、上棍、拉条、晾晒、包装等十几道生产工序。在寒冬天气经过十几个小时的制作、晾晒,一把手工挂面才能制作完成。” 村民制作手工挂面(央广网发 陇南市委宣传部 供图) 目前,石桥镇二土村手工挂面加工户已经发展到40多户,年产量在8—10万斤左右,户均增收2万元。如今,有着百年历史的“二土纯手工挂面”畅销县内外,不仅是当地群众抹不去的乡愁,还为村民们拓宽了增收致富的渠道。 “二土村将以群众增收为目的,发挥好村党支部的引领作用,大力支持和鼓励群众扩大挂面生产规模,使村集体经济不断壮大,群众收入不断增加。”石桥镇二土村党支部书记赵建军说。 (文图:赵筱尘 巫邓炎) [责编:天天中] 阅读剩余全文() |